欢迎来到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  登录 注册

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三)

来源:云刚视点    发布时间:2020-05-22

三、抓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一)抓住国家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队和国防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
最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了军民融合战略、制造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质性推进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纲要》《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推动“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计划》《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36条)《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19条)《关于加快吸纳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的措施意见》(8条)《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实施意见》《关于军品增值税政策》《关于装备采购制度调整改革的若干意见》(20条)《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竞争性采购工作的意见》《竞争性装备采购管理规定》《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管理规定》《军用软件研制概算计价规范(试行)》《军品定价议价规则(试行)》(5章32条)《国防科研试制费管理办法》(11章56条)等等,正在制定《军民融合发展法》和《武器装备采购供应法》《装备招标采购管理规定》《装备竞争性谈判采购管理规定》《装备采购竞争失利补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所有这些,都清楚地表明:在未来推进军民融合、国民融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民营企业将由现在的几千家增加到几万家、几十万家,投入资金将由现在的几千亿增加到几万亿、几十万亿。由军民融合、国民融合组成的一个个行业真正的国家队,犹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必将大大增加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机会,逐步形成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技术、标准、信息、资金的深度融合,逐步改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环境,增强国防军工企(事)业单位体制内外协作配套的能力,提高装备采购质量和效益,真正形成强大的军民融合合力,共同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二)抓住军转民、民参军的若干重大机遇
目前,我国至少还有90%有能力参军的民营企业等待参军,还有90%的国防专利和科技成果尚未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军转民、民参军的潜力巨大。
1、军转民:2015年以来,国防科工局发布了800多个军用技术和产品转为民用的项目;2016年10月以来,国防知识产权局公开的解密国防专利7800余件。这些技术、产品、专利的民用,必将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提升。
2、民参军:2014年以来,举办了五届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展览,展出了1100多家高科技民营企业、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非军工国有企业的6100多项高科技装备成果。还有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暨中关村三届新兴领域专题赛和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发掘了民营企业上千项先进技术成果,促进了科技创新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3、重大项目。一是《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01项重点任务和21个重大示范项目,推动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军民融合取得实效;二是国家级的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三是发改委“十三五”空天一体信息网络建设等重大专项;四是科技部与军委科技委联合发布的《“十三五”科技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项目。
4、支撑平台:工信部设立的“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军委装备发展部开通的“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和军委后勤保障部开通的“军队采购网”,是军转民、民参军的权威平台。
这些高科技成果和重大政策与平台,必将大大推进民参军进程,提高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质量和效益。未来十年,武器装备实施竞争性采购的项目和经费将由目前的10%增加到60%以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项目减少86%以上(2005年1988项、2018年285项),给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中国民营企业应当抓住这一机遇,通过资本入股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造,通过先进的技术、产品和工艺参与武器装备科技生产,重新焕发蓬勃生机与创新活力,实现企业的二次创业与腾飞。
2014年5月,原总装备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了以“引导民企参军、服务装备建设、推进军民融合”为主题的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暨军民融合高层论坛,择优遴选了116家优势民营企业,展出了涉及电子信息、动力传动、探测识别、制导控制、新材料等12个领域的900余项先进技术与产品。首次发布了41项国家和军队相关政策法规、497项武器装备采购需求信息,军地有关部门与46家参展企业达成100余项目、采购协议或合作意向。这次活动达到了“宣示决心、宣传政策、形成态势、探索路子”的目的。搭建了中国民营企业通往国防工业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星光大道,使中国民营企业的优势技术、人才、产品资源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标准上融入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真正铸造起我国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
2016年10月,军委装备发展部、教育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工局、全国工商联联合举办了“以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展览,充分展示了继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以来,163家中国科学院研究院所、全国高校、非军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北斗导航卫星、水下机器人、精密光学仪器、无人机技术、超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核心技术、云数据加密技术、混合动力新能源电站、大型激光3D打印机等领域的2900多项高技术成果,为进一步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
第三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高层论坛,于2017年9月在北京举办,这次展览的主题是:信息技术装备成果。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主要是考虑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我国信息技术与产品特别是核心技术与工艺,至今没有摆脱美欧日韩等西方强国的依赖,每年花费几千亿美元购买。我国军工、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装备、关键系统、核心器件的研制、生产与应用,仍然受制于美欧日韩等西方强国,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面临巨大潜在风险。这几年,发生在政府、军队、国防军工集团的重大泄密事件,严重损害了国家安全和利益。发生在全球150多个国家、涉及几十万家企(事)业单位的勒索病毒袭击,再次给我们敲响了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的警钟。如果这种袭击发生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后果不堪设想!这次展览展出了354个企业的422项信息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成果。90%的信息技术军民两用,我国信息技术民用发展质量和速度明显好于军用。国家“十三五”空天一体信息网络建设系统专项,科技部、军委科技委科技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项目,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技术创新项目,都有网络与信息技术创新项目。通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集全国信息技术领域的顶级技术成果,打造能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能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武器装备,尽快摆脱国外依赖、尽早建立起我国我军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的网络与信息技术安全体系。
第四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于2018年10月在北京举办。展览以“协同推进战略基础性领域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为主题,按照“聚合军地优势资源,面向备战打仗装备需求,突出自主发展安全可控,全面展示高新技术产品,推进合作共享共赢”的总体思路,聚焦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和自主可控领域,共展出302家单位1349项高技术装备成果。参加展览的民营企业占60%,约90%的参展装备核心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首次参展的高性能陶瓷纤维、粉床电子束3D打印设备、超级电容器及储能系统、系列化氢空燃料电池等创新产品和技术,展现了我国在基础性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展览会上,176家军地单位集中签约154个高技术产品合作项目,其中,各军兵种和武警部队所属单位17家54个项目,各军工集团所属单位47家79个项目,总金额超过20亿元。让“民参军”高技术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有力促进了军民融合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地。
第五届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于2019年11月在北京举办。展览以加快人工智能和无人系统装备发展,提高武器装备智能化水平为主题,共展出173家企业的504项智能基础生态、智能集成应用和智能无人平台三大领域的高技术装备成果。
2017年2月24日,军委装备发展部制定12条举措45项任务,持续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开展军民融合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方案论证,设立联合基金,在军事航天领域探索开展采购商业服务试点;降低准入门槛,实现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两证融合管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两证合一审查;扩大民参军范围,进一步调整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缩减许可范围,减少许可项目数量;制定《装备采购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采购信息网;制定《装备采购竞争失利补偿管理办法》,开展竞争采购失利补偿试点,发布并适时调整更新《竞争性装备采购负面清单》;开展承制单位合同履约信誉等级评定试点,淘汰在质量、保密、信誉以及经营状况等方面存在重大问题的企业,进一步规范完善预警和退出机制。继续举办高技术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强力推进航天领域、网络信息体系、军援军贸等方面的军民统筹,实践探索军队采购市场服务、装备技术协同创新、装备订购开放竞争新路,推动形成社会优质资源向装备建设汇聚的好局面。
工业与信息化部和国防科工局为了统一归口协调国防科技工业重点工作,推进军民结合发展,专门设立了军民结合推进司。一是推动先进适用的民用技术在武器装备发展上的应用,目前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民口技术和产品已经大量用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2009年以来开展编制《民用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推荐目录》工作,向总装和有关单位推荐优势民营企业,推进“民参军”,已有44%的项目成功应用。二是在全国(西安、绵阳、株洲、贵阳等地)布局30多个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向装备部门推荐技术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企业和产品;三是制定了航空工业军民两用设备设施资源共享目录464项,其中公开发布215项;四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支持民营企业开发与军品结构相似、技术相通、工艺相近的军民两用产品;五是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标准体系建设和军民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
国防科工局连续几年启动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在军工开发、资源共享、高技术转化、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几十项任务。组织实施《“十三五”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按照“同等能力同等对待”的原则,不分军工、民口和所有制,面向全社会承担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编制完善第四次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方案;编制发布《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发布军转民用技术,推动军工技术转化应用;深入推进军工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加快军工资产证券化进程;设立国家军民融合产业基金(1500亿,惠华基金管理公司运作),支持和壮大军工高技术产业发展;修订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分类指导目录,推动资本层面的民参军;实施军工高端制造装备创新工程,启动军工科研生产专用软件自主化行动;拟制军工重大设备设施开放目录清单,建立军民融合信息共享网络平台;简化准入程序,试点科研生产许可证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联合审查,研究创新性研制资质后置审查操作办法;研究建立许可持证单位履约信誉第三方评级制度。
全国工商联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是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的助手。一是成立了全国工商联军民融合领导小组,成立了“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使民营企业与军方和政府管理部门的沟通成为一种长效机制,目前,全国已有3000多家优势民营企业加入商会。二是2009年以来,编印了9本《军民两用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及产品推荐目录》,搭起了又一民营企业联系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采购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三是聚焦促进“两个健康”,努力为民营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四是与国防科工局建立了军民融合联合推动机制,共同推进军转民和民参军工作落实。五是参加组织举办了四届军民融合高科技装备成果展览暨论坛和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
(三)苦练内功抓机遇
一要把握形势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国家、军队,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包括军民融合发展在内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度、改革举措。随着调整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组建与运行,还将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制度。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陕西、山东、江西、贵州等省市,近年来出台了包括“十三五”军民融合发展规划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政策措施,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家务必天天关注、天天学习、天天研究,为企业发展进步把脉。
二要紧盯装备采购需求。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开通上线近5年,发布了17万余条武器装备预研、研制、订购、维修、服务需求信息。随着竞争性装备采购制度的大力推进与落实,武器装备采购需求信息的发布范围会更大、发布方式会更多、发布质量会更高,优势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维修项目的机会更多。大家务必天天上网、天天关注、天天研究,也许有一天你就获得了参军的机会。
三要熟悉参军路径。首先要取得武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取得该证,证明企业具备承制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修理必要的法人、专业技术、质量管理、财务、信誉和保密资格。其次要根据企业主营业务、技术优势、产品特点,主动与国防军工集团相关武器系统总体或主机装备配套的总(主)承包单位寻求协作,与有关驻厂军事代表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取得他们的指引和帮助。
四要创造企业独特优势。根据军方采购需求,结合企业实际,在技术创新、质量提升、成本管理、服务改进上下真功夫、实功夫、细功夫,创造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去做哪些国防军工企业难以做、不愿做的事情,尤其要在提升武器装备系统集成、维修保障能力上求突破。由于历史、体制、技术、管理等原因,我军已经装备部队的一些大型复杂武器系统,不同程度存在先天系统集成能力不足、测试检测手段落后、维修保障设备简陋等问题。这些问题程度不同地制约了武器装备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的形成,影响了武器装备作战使用效能的发挥。因此,我们期待中国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人才、技术、管理优势,统筹谋划,组织团队,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制定方案,下足力气,力求在提升部队装备系统集成能力、改进测试检测手段、完善维修保障设备方面取得突破,多获订单、多做贡献。
随着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随着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科学技术、人才、信息、资金深度融合的深入推进,随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2018年版)和竞争性装备采购负面清单制度的贯彻落实,必将大大增加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机会,民参军的范围会明显扩大、领域会深入拓展、层次会逐步提升、比例会显著增加,许多优势民营企业的先进技术、顶尖人才和优质产品,将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与维修领域。
在未来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中国国防科技工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中,“开放是常态、封闭是例外,竞争是常态、垄断是例外,融合是常态、分割是例外”。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必将建立在开放的平台、高效的体制、灵活的机制、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基础之上,中国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特别是高科技民营企业迎来发展进步的黄金时期。由军民融合、国民融合组成的一个个行业真正的国家队,犹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必将整体优化我国经济结构、大幅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和武器装备建设体制内外协作配套能力,真正形成强大的军民融合合力,共同推进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建设,铸造世界一流武器装备,打赢未来任何强敌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形式发起的现代化战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来源:云刚视点,作者:谭云刚

近期,中心推出会员服务,通过政策宣讲服务、网络培训服务、展会论坛服务、金融服务、技术交易服务、宣传推广服务,会员增值服务7大服务,为企业减负。